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会议。它必将对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21世纪的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重大的影响。
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是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同时,面对新的形势,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相对滞后,“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学生,将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21世纪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要使广大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从小就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以高水平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迎接未来挑战。
实施素质教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要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通过深化改革,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各类高等教育,挖掘现有高校潜力,扩大招生规模,多办一些高中,不断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逐步减缓升学过度竞争压力,加强各类教育相互间的衔接和沟通,构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使教育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也可以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比较宽松的环境。
实施素质教育,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综合评价人才的根本标准;要使素质教育自觉地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体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要彻底转变那些违背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的、不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克服“一考定终身”的现象;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个性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下大力气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坚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各级党政领导要为教师多办实事,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教师待遇。
实施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措施有力,抓出实效。要深化社会用人制度改革,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共同关心、支持并且积极投身于素质教育,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
这次会议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标志,为我们绘制了21世纪初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全党全社会特别是教育战线广大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提高认识,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再创21世纪中国教育新的辉煌!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